咨询热线:02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NEWS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JN江南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四川3家银行部署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

发布时间: 2025-02-22 次浏览

  春节期间,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推出并同步开源的 DeepSeek-V3模型火热出圈,引发各行业先后接入。2月21日,记者从四川省银行业协会获悉,四川农商联合银行金融展示、成都银行、新网银行3家银行积极应用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推动四川数字金融发展。

  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紧跟技术趋势,组建研究小组JN江南,积极探索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运用海光智算资源部署DeepSeek-R1、阿里通义千问等多种大模型,开展多场景技术验证应用。智能信贷方面,运用“小模型+大模型”框架,精准解析复杂信贷材料,信贷材料综合识别率跃升至85%以上,报告自动生成时间从数天锐减至小时内。智能知识库建设方面,整合行内外制度文档,搭建起覆盖29个场景(业务管理JN江南、合规、研发等)的知识库体系。通过优化RAG技术,知识问答用户采纳率达70%,模型输出更契合实际。智能研发方面,部署成熟代码大模型,为研发人员提供代码补全、生成、知识库及问答等辅助功能。自研的基于大模型的自动代码审查应用已应用于信贷项目。智能数据分析方面,借助“智能体+大模型”模式,发挥大模型推理优势,实现对话式数据分析、查询语句自动生成等功能。模型微调方面,整理中文公开金融领域特定数据集,基于ChatGLM-6B模型微调出金融垂类试验模型,经测试,在金融通识考试问题上准确率达77.4%。

  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将坚持开源与商用模型双路线,进一步深化大模型应用。开源模型小步快跑,做好新技术预研与迭代,打磨场景应用。同时,为商用大模型接入做好业务场景验证、技术方案选型和人才队伍培养,积极拥抱大模型带来的变革,推动金融服务智能化升级。

  在票据业务领域,成都银行打造基于大模型的“智能问答助手”,结合检索增强生成技术(RAG)、向量数据库技术,为客户经理提供精准的业务流程、操作标准、法律法规要求等咨询解答,有效保障了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和准确性,提升了业务效率。该应用解决了客户经理在处理票据业务时,面对复杂规则和操作规范时的理解困难,减少了人工查询时间和操作错误,优化了整体业务流程。在对公营销领域,成都银行依托大模型上线“智能营销助手”,通过分析行内外数据,自动生成涵盖营销对象基本情况、产业研究、营销策略、营销话术和推荐产品的个性化营销方案,大幅提升了客户经理的营销效率和客户获取金融服务的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场景仿真与角色扮演模拟与客户交互的真实场景,从客户咨询、项目推介到风险评估等各个环节再现业务流程,为客户经理提供“沉浸式”仿真培训体验,有助于客户经理快速熟悉复杂的业务环境。

  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通过技术创新与业务实践相结合,展示了大模型技术在推动数字金融转型中的独特价值。2025年,该行将持续发挥大模型技术的潜力,探索智能报告JN江南、智能办公、智能合规等创新场景,并在营销、运营和管理等八个条线全面推广大模型应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业务深度融合,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助力。

  2024年5月起,新网银行就在系统研发场景中应用DeepSeek大模型,分别构建了研发知识问答助手与代码续写助手,缩短一线工程师在研发过程中查阅技术资料的耗时。另外,新网银行还通过自研插件的方式将DeepSeek代码大模型的能力,嵌入到代码编辑器这类开发工具中,形成Copilot助驾的研发模式,使得专业大模型的能力可以嵌入一线研发人员的工作流程中。新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DeepSeek最新发布的R1推理大模型,新网银行在2025年1月关注到其性能,并于1月22日完成了实验环境的R1推理大模型的部署,进入实验探索阶段。DeepSeek大模型的开源,让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用上较为先进的大模型,提升多场景智能助手的能力,加速数智化发展。”接下来,新网银行计划DeepSeekR1大模型应用到银行的多个业务板块。在大模型对客营销环节,新网银行将利用DeepSeek R1大模型与蒸馏技术,来提升对客大模型对话的逻辑性,增强对话体验感。在贷款审批环节,新网银行将嵌入DeepSeek R1大模型的推理能力,通过人机协作的方式,辅助审批人员进行审批分析引导,江南体育官网以释放效率潜能。在一些专业报告分析环节,新网银行将根据相关交易行为进行推理,得出潜在论证,借助DeepSeek R1大模型的推理能力,提高报告质量,提升分析效率。

  四川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将督促指导省内金融机构健全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风险的管理框架和流程,着力提升算法、模型应用于具体业务场景的适当性,建立安全评估框架和治理机制,实现人工检测和干预机制覆盖智能化业务的所有关键节点,确保审慎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责任落实到人。同时,继续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守正创新,依法合规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有机结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方网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020-123-4567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JN江南88号
Copyright © 2012-2018 JN江南·(中国区)体育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64396号